來源:36氪
重點在 M1 Ultra 之后,這一系列或許已經接近尾聲,未來 M2 發布才是蘋果和英特爾的關鍵時刻。
文|袁斯來
編輯|蘇建勛
蘋果發布會前,最受關注的 iPhone SE 3 信息已經泄露。A15 仿生芯片、支持 5G、延續上一代屏幕大小等等預測都得到證實。
手機本身,iPhone SE3 沒有太多興奮點,更多是守成之作。蘋果給出了雄心勃勃的定價,3499 元,只比 SE2 發布價貴了 200 元。如此柔軟的身段對安卓廠商來說,價格殺傷力和創新降維打擊同樣兇猛。
SE3 背后是蘋果繼續沖擊銷量的決心。這一趨勢在 iPhone 13 已經有所體現。iPhone mini 的失利證明小屏 iPhone 用戶重視價格更甚于配置。SE 是蘋果希望抓住中低端用戶的又一次嘗試?;谶^去 SE 系列的表現,此次新一代多半會給出不俗的成績。
新款 iPhone SE
庫克治下的蘋果將價格策略應用得游刃有余。就在蘋果發布會前夕,蘋果 2022 年股東大會批準了庫克 9900 萬美元薪酬。而上一個季度,蘋果以 22% 的市場份額登上中國智能機市場榜首。
在發布廉價 SE 時,蘋果終于對最高端的 Mac 系列動刀。蘋果發布了針對臺式機的 M1 Ultra,M1 系列芯片再次迎來迭代。新品 Mac Studio 其實算是 Mac mini 頂配版,是蘋果芯片替代計劃關鍵一環。正如 "Peek Performance"(高能傳送)的發布會主題揭示的,它昭示了蘋果已經進入最高端芯片研發的深水區。當 Mac 家族完成芯片替代,蘋果芯片開發實力將真正和英特爾比肩。在 M1 Ultra 之后,這一系列或許已經接近尾聲,未來 M2 發布才是蘋果和英特爾的關鍵時刻。
蘋果新品 Mac Studio
銷量明星
SE 在 iPhone 陣容中一直不受媒體關注,但卻給蘋果帶來了豐厚的利潤。它定位 " 備用機 ",完成了旗艦無法完成的任務:搶占安卓用戶。
對即將發布的 SE 3,JP 摩根的分析師 Samik Chatterjee 很早就給出了非常樂觀的期待。他認為帶 5G 功能的 SE,能吸引超過 10 億非高端安卓機用戶遷移。
這一預計也不算離譜。2020 年 iPhone SE 第二代發布后,銷量火爆甚至讓一些分析師驚訝。Counterpoint Research 北美研究總監 Jeff Fieldhack 說,蘋果那一季度銷量主要由 SE 支撐,他還給出了一個數據:26% 的用戶是從安卓遷移而來,遠高于 iPhone 旗艦機吸引的安卓用戶。它還引發了一幫老用戶的換機潮,超過 30% 的用戶來自 iPhone 6s 甚至更老的機型。
蘋果對 SE 發布稱得上克制,2016 年至今只發布了 3 款,平均兩年一代。他們很準確地把握著 SE 用戶,更重視實用而非新鮮感。
關于怎么做 " 性價比 ",蘋果曾經走過彎路,iPhone 12 mini 是明顯的失敗決策。iPhone 12 系列可以說是繼 iPhone 6 后最好賣的手機,7 個月賣出了 1 億部,正式開啟了蘋果闊別已久的超級周期。但首次發布的 iPhone 12 mini 成了不那么和諧的音符,上市首月,它在美國各大運營商中銷量占比只有 4-5%。
iPhone 12 mini 失敗就在于定價。蘋果看到 SE 成功,誤認為用戶會為了 " 小屏 " 買單。iPhone 12 mini 定位 " 小屏旗艦 ",只有屏幕尺寸和電池容量和 iPhone 12 不同,價格高達 5499 元。
它也成為蘋果歷史上最短命的手機。去年中旬,有供應鏈透露,蘋果決定砍掉 iPhone 12 mini,此時距離它發布不過 8 個月。
此次 SE3,蘋果回歸 " 質樸 "。芯片使用 iPhone 13 同款 A15,核心性能大提升外,攝像頭其實只是錦上添花,這樣將 SE3 漲價幅度壓到最低程度。
庫克接受采訪時說,用戶是為了體驗而非價格才購買 SE,這句話因為 mini 的失敗顯得不夠真誠。但他話語中揭示了更關鍵的一點:SE 帶來更多 iOS 用戶。
這種影響比賣出一臺便宜手機更深遠。根據蘋果發布的 2021 財年報告,他們的服務收入已經達到 684.25 億美元,等于 iPad 和 Mac 收入之和,是 iPhone 之外最高的部分。當用戶因為 SE 低門檻進入蘋果體系后,這一用戶會源源不斷在應用商店、流媒體等消費,對于越來越重視生態服務的蘋果,SE 帶來的操作系統用戶遷移價值無可估量。
替代之路
去年 10 月蘋果發布升級版 M1 芯片后,性能的確亮眼。但其實蘋果還沒有完成 Mac 全系列芯片替代, 14 和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已經用上了最新的 M1 Max/Pro,剩下入門版本 MacBook Pro、MacBook 和 24 英寸 iMac 仍然使用 M1,高配 iMac、MacPro、Mac mini 繼續沿用英特爾內核處理器。
新款 iPad Air
此次 M1Ultra 相比 M1 Max,性能再次提升。它采用了多晶硅架構 UltraFusion,晶粒密度可達到現有技術的 2 倍,傳輸速度高達 2.5TB/s。M1 Ultra 有 1140 億個晶體管,是 M1 的 7 倍。面積顯著增大,具備 800GB/s 內存通道,128GB 統一內存。它擁有 20 核 CPU 和 16 個高性能處理核心,64 核 GPU,比 M1 提升 8 倍速度,媒體處理器引擎性能是 M1 的 2 倍。在高性能之下,M1 Ultra 性能功耗比如今 16 核電腦能耗低 90%。
新款 M1 芯片 "M1 ULTRA"
從 M1 發布至今不到 2 年,M1 已經有了兩次比較明顯的升級,足以可見蘋果為 M 芯片耗費的精力。不過這次他們沒有如媒體猜測那樣發布 M2,他們也并沒有將 M1 Ultra 直接應用于最高性能的 27 英寸高配 iMac 和 Mac Pro,而是發布了 Mac Studio。這款產品類似 Mac mini,顯然針對的是對高性能處理器有要求的創意工作者,后者也是目前最高配置 iMac 的用戶群,這也說明芯片開發并不是那么容易,蘋果每一步都很謹慎。
蘋果必然會徹底用 M 系列自研芯片代替英特爾,M1 Ultra 意味著蘋果開始改造最難攻克的頂配產品線。
蘋果的舉動讓英特爾很有緊迫感。今年 2 月,英特爾發布了新的酷睿系列 P,主要針對高性能輕薄本,從定位看直接對標蘋果。根據英特爾規劃,2023 年末他們要推出 15 代 Arrow Lake-P 移動處理器系列,針對的是蘋果 14 英寸高配 MacBook Pro。
PC 市場的戰役已經進入深水區,此時比拼的更多是底層技術研發實力。M1 剛剛發布的 2021 年第一季度, PC 行業的整體出貨量同比增長 55% ,而 Mac 增長高達 111.5%,遠超過宏碁、聯想等廠商。
PC 硬件配置已經相當同質化,蘋果研發芯片當然不只為了擰出性能中最后一滴水。Monterey 實現的跨屏協同流暢度,還沒有其他廠商可以達到。其中關鍵原因之一,即為 M 和 A 系列芯片底層互通。當配置軍備賽讓用戶厭倦時,軟件層面體驗的差別足以成為購買決策點。
2020 年蘋果發布 M1 震動業界,2 年過去,目光仍然聚焦于此。蘋果其實背負巨大壓力,它們需要盡快拿出下一代芯片,避免縈繞英特爾多年 " 擠牙膏 " 的陰影。在 AMD、英特爾攻勢之下,蘋果并沒有絕對優勢。